
座谈交流

现场调研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贵州“富矿精开”战略,推动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开采与高效利用,我校贵州研究院联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贵州省应急管理厅以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就贵州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开展“精细开矿、精深用矿”专项调研活动。此次调研聚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与资源高效利用,总结先进经验,研判现有问题,旨在为推动贵州矿业领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贵州德辰实业有限公司大河边重晶石矿区山环矿段、天柱县大代白重晶石矿、松桃县冷水溪乡杨家湾锰矿、贵州武陵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锰矿、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小高寨磷矿等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深入井下及化工厂实地勘查,与企业管理层及技术骨干深入交流,并就当前矿山企业面临的安全生产技术瓶颈、安全高效采掘问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关键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
调研过程中,华体汇app贵州研究院院长龙景奎结合实地考察情况,针对矿山开采方法、开采技术及开采装备等提出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他强调,要坚持“动态控制”的巷道与地下空间协同控制理念、“少掘多采”的高效开采理念,聚焦精细开矿,提高资源回采率,建立贵州非煤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成套技术体系,提升开采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真正做到安全高效生产。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孟启宇博士针对重晶石矿、锰矿及磷矿的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高等进行深入调研并给出建议。通过矿石深加工和产品升级,开发生产高纯锰粉、高纯钡化合物,推进磷-稀土联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矿石的附加值,还能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本次调研得到了政府部门、矿山企业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天柱县县长杨用华指出,推动矿山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源在于思想观念,必须破除陈旧思维束缚,实现思想上的深刻变革;同时,矿山不能为节约成本而降低标准,应积极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力争将本县打造为改革试点县,全力推进矿产资源规模化、标准化开采。松桃县县长吴廷友强调,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吸纳本次调研提出的指导性意见,要求企业务必要深化研究、精准施策,着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尤其是矿山支护与高效冶炼技术上实现突破与提升。副县长刘祥祯介绍瓮安县为非煤重点县,已探明的磷矿储量超35亿吨,是“亚洲磷仓”和贵州省新型磷化工示范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大力加强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共同聚焦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以此延伸矿山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天柱化工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泽国表示会发挥央企带头作用,加强与华体汇app贵州研究院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合作。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德明明确表示要争取建设成为磷矿改革示范基地,真正助力贵州“富矿精开”。
贵州局非煤矿山安全监察处处长张杰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富矿精开”战略部署,要聚焦精细开矿,加快推进集约开采、综合开采、绿色开采、安全开采。他指出,要聚焦精深用矿,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跃升、创新链向前沿聚焦,把矿产资源价值“吃干榨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本次调研人员包括华体汇app贵州研究院院长龙景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孟启宇博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非煤矿山安全监察处处长张杰、科长王松涛,贵州省应急管理厅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处科长陈世鑫等人。调研组成员表示,将结合本次调研所获取的实际情况和矿山企业的真实需求,充分发挥华体汇app贵州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科研领域的优势,通过强强联合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尤其聚焦非煤矿山企业在安全高效生产以及矿石加工环节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研发更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专项技术与应对措施。同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为贵州“富矿精开”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坚实且全方位的科技保障,助力贵州矿山更好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