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交管部门与交通运输部门持续加大联合治理超限超载力度,通过密集布设“货车动态监测设施”,不断压缩货车超载超限的违法空间。然而,当前依然存在少数货车驾驶人罔顾法律法规,通过污损遮挡号牌、安装翻牌器、加装强光灯、佩戴口罩、下拉遮阳板等方式,刻意规避监测抓拍,以掩盖其超载超限行为,有的地方甚至呈现反弹趋势。
面对遮牌货车治理难题,徐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打破数据壁垒,联合华体汇app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研发无牌货车重识别算法。该算法运用无检测器图像匹配、多模态大数据挖掘等技术,显著提升公安交管工作质效,构建联合治超新机制,实现对遮挡号牌违法行为的精准识别、高效追溯与源头治理。
算法攻坚 全域特征关联分析
以往公安机关常用的车辆相似度匹配技术在应对遮牌货车时效果有限,基层民警研判一辆遮牌货车的真实号牌平均耗时15分钟。徐州市交管部门创新引入相关算法,替代传统特征匹配方法,提取局部车辆特征,强化关键部件匹配,有效解决环境干扰、跨视角不稳定、匹配效率低等车牌识别难题。实现全域特征关联分析。算法利用自注意力机制,突破传统单一车牌识别局限,建立车牌区域与车身细节之间的动态映射关系。跨时空样本增强。通过叠加同一摄像头下遮牌货车的连续多帧图像特征,构建全视角时空特征向量集,克服单一角度信息不全的限制。级联框架优化训练。采用多种协同优化方法,显著提升算法在不同光线、视角和天气条件下对遮牌与有牌图像的匹配能力。
高效研判 数据融合快速匹配
面对遮牌货车需与海量过车图像匹配的计算挑战,项目团队运用跨域数据时空耦合分析技术,融合上下游过车图像、车辆登记、高速公路收费等数据,构建疑似车辆初筛图像集,大幅降低算力负荷,提升研判效率。首先,依托车辆大数据平台解析遮牌货车特征,生成真实号牌备选名单库;第二,接入定位数据,匹配遮牌车辆出现区域的时空轨迹,进一步缩小备选名单;第三,结合货运登记与入城收费信息,关联常用车辆与备案资料,形成关键备选名单库;第四,借助“揭面识牌”算法逐一匹配,精准推荐真实号牌;最后,研判人员对算法结果进行复核,结合车辆路径与登记信息最终下达查缉指令,人工确认一锤定音。
据了解,该算法将遮牌货车真实号牌的匹配准确率提高至93.3%,单车研判时间缩短至30秒,研判效率显著提升,结合科学勤务,实现违法早发现、快处置。
闭环治理 部门联动精准处置
一旦获取真实号牌,系统数据实时推送至各勤务大队及交通运输部门,启动精准处置机制。
精准干预纠正违法。通过路面拦截、电话短信告知等方式,督促驾驶人及时整改违法行为。
督促企业落实责任。依据预警信息,关联“人—车—企”档案,追溯所属企业,评估其名下其他车辆风险,为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提供依据。对违法高发企业,联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现场督查、挂牌整改。一数多用联合治超。将遮牌处罚结果同步推送交通执法部门,推动落实超载“一超四罚”机制。重点打击突出违法。对多次超载、拒不整改的“百吨王”予以严厉打击。今年3月,徐州新沂交管大队依托模型预警查处江苏省首例“百吨王”危险作业罪案件,被告人吴某于5月22日被依法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
异地车辆本地化管理。对频繁通行辖区的外地重点车辆,系统支持识别建档。审批后的档案录入基础信息库,实现外埠车辆规范本地化管理,完成治理闭环。